设为首页         

资讯内容 Content

[ESC2012]普拉格雷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前景——胡大一教授专访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作者:胡大一 编辑:国际循环网 时间:2012/9/20 18:05:11    加入收藏
 关键字:ACS CHANLENGE研究 普拉格雷 氯吡格雷 

  《国际循环》:关于普拉格雷,在原来的TRANSTANT研究中,它的抗血小板功能是强于氯吡格雷,但是出血副作用也比氯吡格雷强,所以在CHANLANGE研究中,对于高龄大于75岁的患者和体重较轻的患者,采用5毫克的小剂量,看这个剂量的抗血小板获益及出血风险的平衡。中国患者很多相对来说体重比较轻,对于这个您有什么看法?它对中国患者有何特殊意义?
胡大一教授:对于中国患者还是需要等到试验结果出来,看看是否和试验设计者的预想是一样的。例如达比加群对比了150和100毫克,美国FDA批准的是75毫克。我觉得这个很难预测。研究者的设想和真正落地后的情况,可能会还需要对中国的人群进行亚组分析,也结合其他人种的小体重,因为我还不知道结果,无法进行评论。
 《国际循环》:从总体来说,中国人群和西方人群存在基因型的不同,您认为在抗血小板方面,我们中国人群有些什么地方需要注意?
胡大一教授:我觉得从药物治疗方面,从华法令方面还是有区别。但是在国内我觉得更多的是二次差别,就是达到抗凝强度的剂量差别。这些东西都需要进行具体研究。大家觉得β阻断剂的耐受剂量到底是多少,是不是中国人总是存在差异,不能耐受指南推荐β阻断剂。可是从很多国内临床试验来看,认真调整剂量,多数患者还是能够耐受指南推荐的剂量。到底是种族导致的基因多肽性问题还是医疗服务体制不同,中国目前很多问题还是体现在医疗体制服务方面。中国医疗服务体制是非常落后的,实际上特别是心血管领域,是片面追求支架,追求技术,心血管领域基本上是没有服务的一个医疗体系。比如心脏康复服务基本不存在,二级预防是非常无需的状态,我不讲什么基因多态性和种族差别。中国人能够回家坚持服用抗您要药物的只有60-80%,坚持他汀类药物的只有1.7%,大家一方面在种族方面寻找基因的差异,另外一方面忽略了人类共同的问题,缺乏建议一个以患者为中心,温馨关爱的服务体系。医疗不仅仅是支架,是药片,医疗更多的是服务和关爱。中国心血管领域如果未来不建立服务关爱的康复二级预防体系,我们只谈药物,谁比谁新,谁比谁好,我觉得这是非常荒谬的结局。



上一页  [1]  [2]  

相关视频

 
京ICP备15014970号-5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2008-2022 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