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循环首页>正文

AVID II试验:以心房为基础的起搏治疗并未增加病死率或心力衰竭住院风险

DAVID II: Atrial-Based Pacing Does Not Increase the Risk of Mortality or HF Hospitalizations

作者:国际循环网   日期:2007/6/13 10:38:00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近期的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左室功能障碍需要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但没有抗心动过缓起搏适应证的患者,心房起搏模式(AAI-70)与心室备用起搏模式(VVI-70)比较,在无事件生存率方面疗效相当。研究者认为心房起搏是一种安全的替代起搏,但其疗效并不优于或劣于心室备用起搏。

双腔和VVI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DAVID)II试验结果是在近期举行的2007年心律大会上公布的。研究者指出,此项试验的结果提供的证据表明,双腔频率适应性起搏模式(DDDR)与心室备用起搏模式相比,使已置入ICD的患者预后不良。
既往已有多个试验的结果显示在这样的患者中使用双腔起搏模式得不偿失,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2002年公布的DAVID试验,它显示:DDDR起搏模式明显增加1年后死亡及心力衰竭住院风险。

“如果不想用心室备用起搏,现在又不能用双腔起搏模式,那么我们还能用什么样的起搏模式呢?”DAVID II试验的主要负责人来自俄亥俄州克里弗兰临床中心的Bruce Wilkoff医生说,“我们比较了心房起搏模式,它使患者更舒适,同时心率也不会减慢。我们发现它本身无害,那么DAVID试验中疗效不佳的可能的解释是右心室受到了刺激而不仅仅是心率的增加。在DAVID II研究中,我们增加了心率,在平衡了其他变量后,从DAVID试验到DAVID II研究,惟一不同的问题是右室受到了刺激,我们因此得到了不同的结果。因此,右心室受到的刺激才是问题所在。”


DAVID试验随机入选了506例置入ICD的患者,大多数是缺血性心肌病,左室射血分数<40%,起搏程控模式有DDDR模式,初始右室起搏低限频率70次/分;另一个模式是VVI备用起搏模式,初始低限频率是40次/分。一年后DDDR模式使心力衰竭住院及死亡相对风险增加了61%。

Wilkoff医生说,DAVID II试验设计的初衷就是想对DAVID试验中的否定结果给予解释。试验结果公布后,有建议说刺激右心室对患者预后有负面影响。DAVID II试验的假说是,心房起搏模式使心室免于受刺激,是心室备用起搏的安全替代模式。
共有300例需要置入ICD、但并无抗心动过缓起搏治疗指证的患者被随机分入AVI起搏组,另外300例随机分入心室起搏组,两组平均射血分数都约为26%。在两个治疗组中一级预防患者数量相等。在基线及24个月时,两组间药物治疗没有差别。主要终点是死亡和因新发或恶化的心力衰竭而再住院,两组间没有明显差异。如果单独分析病死率或心力衰竭住院,两组间也没有统计学差异。除此之外,DAVID II试验显示在晕厥、房颤方面两组也没有明显差异,心房起搏模式没有明确获益。VVI起搏组不适当除颤有增加趋势,但没有达到统计学差异,更容易发生在二级预防的患者。

“这项试验的结果证实了我们之前的假设,即右室起搏对患者不利,也许今后我们应该尽量避免右心室受刺激”,Wilkoff医生说到。

心律失常协会的主席Dwight Reynolds评论此研究结果时说,“DAVID II研究较满意地解释了DAVID试验中发现的问题——心室起搏导致了左室功能降低”。他认为临床医生选择心房起搏可以得到两方面好处:改善血流动力学,减少心力衰竭风险;预防心房颤动。他还提醒人们,试验中没有充分的证据显示双腔ICD有更好的抗室上性心动过速或抗心房颤动作用,所以大家在使用双腔ICD的时候一定要切记,对于这类患者,不需要用它的起搏功能。

版面编辑:IC



AVID II心力衰竭起搏

分享到: 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贤纳士
声明:国际循环网( www.icirculation.com)对刊载的所有文章、视频、幻灯、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5014970号-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7-006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5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50541号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 2004-2025 www.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名称:北京美赞广告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乙12号天辰大厦1座1409 电话:010-51295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