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循环首页>正文

ACC23丨陈韵岱教授畅谈人工智能、移动医疗对冠脉疾病的诊治与管理的中国经验

作者:国际循环网   日期:2023/3/13 15:06:00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3月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陈韵岱教授在第72届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年会暨世界心脏病学大会(WCC)最新临床试验/特色临床研究单元(LBCT/FCR)上,公布了备受关注的TARGET临床试验的主要研究结果,该研究同期发表在《Circulation》杂志,并受邀作客名为“医生,我的手表告诉我我有房颤”的开放性专场,分享移动医疗对于慢病筛查和管理的中国经验。

国际循环:您和团队多年来致力于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心脏健康研究,本届ACC上您受邀参与了一个关于智能手表监测房颤的开放性讨论,并分享了中国经验。请您谈谈移动医疗对于慢病筛查和管理的价值。

陈韵岱教授:移动医疗穿戴设备因其简便易操作,能够辅助临床慢病筛查和管理,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我认为这个专场的目的是,患者戴了智能手表,告诉他有了房颤,作为医生或健康管理者该如何反馈?在这次非常有趣的讨论中,我阐述了如下想法,并介绍了来自中国的经验。

,可穿戴应用需要经过校正和验证,获得NMPA或者FDA和CE认证,这是必要的基础。

,因为穿戴设备多数在院外使用,应符合患者自我管理的需求,即具备筛查和监测功能。

,目前患者使用移动医疗的依从性并不令人满意,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

 

2022年10月发表在JACC ASIA杂志关于移动医疗设备在房颤管理的综述性分析,探讨了移动医疗临床困局。比如关于腕表的使用,佩戴后的姿势、运动状态等都会影响数据采集。在我们团队所做的心脏健康研究项目中发现,280多万人拥有腕表并知晓其可以筛查房颤并下载了APP,但系统上传数据的频率不高,因此实际仅有约12000人筛出可疑房颤,其中更是不到50%的人前去就诊。而这就诊的5000多人中,经医院确诊房颤率高达93.8%。因此,仅教育大家关注健康是不够的,还应该教育大家移动医疗设备的获益和使用方法。

目前关于移动医疗设备是否准确或“有用”的争论,可能还有很大的挑战。确实会有数据误报,需要改进的情况。那么,如何面对这些挑战呢?首先,关于移动医疗、腕表筛查房颤的路径,多项发在顶刊的中国研究,展示了充分的循证依据。由消费者主导的基于光电容积法技术的腕表佩戴,对于筛查、监测长期预后都有较好的效果,应该进一步尝试使用。另外,医生和患者也要增加对于经过认证和校正的移动医疗设备的认知,在适当的情况下,临床医生应予以告知或推荐。同时,移动医疗在慢病管理的应用,可能也会受到政策层面的影响。以上几个方面都会推动并有助于这项技术在更广泛的中高危人群中起到筛查及长期慢病管理的作用。

专家简介

陈韵岱教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病医学部,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心脏介入学和心血管影像学的学术带头人。现任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病医学部主任、全军老年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全军心血管内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胸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委员,《Journal of Geriatric Cardiology》(SCI收录)主编。

 

上一页  [1]  [2]  [3]  

版面编辑:张冉  责任编辑:彭龙妹



人工智能移动医疗冠脉疾病

分享到: 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贤纳士
声明:国际循环网( www.icirculation.com)对刊载的所有文章、视频、幻灯、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5014970号-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7-006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5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50541号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 2004-2024 www.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名称:北京美赞广告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乙12号天辰大厦1座1409 电话:010-51295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