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导管消融已成为心房颤动(房颤)治疗的重要手段。自2018年美国心律学会科学年会上首次公布CABANA的研究结果以来,便引发了学界关于导管消融与药物治疗的争论。美国心律学会科学年会(HRS 2021)上公布了CABANA试验的经济分析,揭示了导管消融与药物治疗相比的经济效益,首次证明对于需要治疗不规则心跳的患者,导管消融更具成本效益,一起来看看。
CABANA研究回顾
CABANA(Catheter Ablation Versus Antiarrhythmic Drug Therapy for Atrial Fibrillation)研究比较了导管消融与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对房颤死亡率、卒中、生活质量及医疗花费的远期影响,是一项多中心、前瞻、随机、开放标签研究(图1)。
研究共纳入2204例阵发性或持续性房颤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组,接受导管消融或室率控制、节律控制药物治疗。平均随访48个月,主要终点为全因死亡、致残性卒中、严重出血或心搏骤停构成的复合终点,次要终点包括全因病死率、死亡或心血病住院率、房颤无复发、生命质量等多个方面。
图1
意向性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主要终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导管消融组的全因死亡或心血管病住院率下降17%,房颤复发风险降低47%。同时,研究者根据患者实际接受治疗的情况,采用符合方案分析对终点事件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导管消融治疗(n=1307)优势显著,与药物治疗(n =897)相比,导管消融可降低33%的主要终点及40%的全因病死率。
对CABANA进行亚组分析发现,在既往有心衰病史和基础心功能较差(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以上)的房颤合并心衰等患者中,导管消融在主要终点、死亡率、心血管疾病住院率、房颤复发率上均优于药物治疗,导管消融维持窦性心律的获益可能更加明显。
总体而言,导管消融是一种可接受的治疗策略,即使在更高风险的患者中也具有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
CABANA的经济效益
心房颤动(AF)影响着全球6000多万人,仅在美国就造成了高达260亿美元的医疗费用。事实上,房颤患者的年医疗费用比无房颤患者高73%。随着房颤患者人数的增加和经济负担的增长,对治疗成本效益的需求也随之增加。与药物治疗相比,CABANA研究先前已证明改善生活质量、无房颤复发和减轻房颤负担,但成本数据可靠度不高。
作为迄今为止相关领域规模最大的随机对照研究,HRS2021公布的是一项关于导管消融与房颤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CABANA)试验的新分析,对比了导管消融与药物治疗的成本效益,这是首次使用患者层面数据,分析消融的成本和成本效益。
研究人员利用CABANA试验期间前瞻性收集的患者层面数据进行经济分析(图2)。使用的数据包括:2204名入组患者报告的住院、手术和急诊费用,以及1171名美国患者的部门级成本收费比率估算的医院成本。生活质量调整因素基于CABANA试验期间直接测量的公用程序,并从美国医疗保健的角度对终生成本效益进行评估。
图2
研究结果显示,经调整生活质量改善后,导管消融可带来积极的经济效益。在美国医疗系统中的价值阈值内,通过导管消融获得的每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的估计增量成本为57433美元(图3)。虽然在随访的前三个月,导管消融的费用明显高于药物治疗(归因于消融的初始费用:平均
[1] [2] 下一页